產品目錄
聯系方式
聯系人:業務部
電話:0793-3471608
郵箱:service@szczck.com
日系彩電外包比例逾5成 臺廠受益陸企難分羹 |
編輯:上饒博計商貿有限公司 字號:大 中 小 |
摘要:日系彩電外包比例逾5成 臺廠受益陸企難分羹 |
![]() 為降低液晶電視成本,日系各廠家紛紛加大液晶電視代工業務比例,比例高者已在50%以上。銀河證券研報則顯示,全球液晶彩電外包比例有望由20%提升到45%左右,未來5年市場復合增長率預計達到17.08%,市場規模有望達到500億-600億美元。 這些新增代工訂單流向何處?在大陸,除了六大彩電品牌商外,數百家彩電代工企業集中在廣東、江蘇等地,在彩電市場低迷的情況下,這些企業能否分得更多代工蛋糕? 日系彩電加大外包比例 日元持續升值,全球經濟衰退,加上日本大地震和泰國洪水等天災,日本電子產業備受打擊。其中日元的升值使日系液晶電視價格競爭力下降,索尼、日立、松下、夏普等液晶電視業務都爆出巨虧。應對窘境,調結構、減產能、擴外包成為日系廠商的集體選擇。 日立公司日前宣布到9月底日本各工廠將停止從1956年開始的電視機制造業務,計劃將該業務全面移交給中國等海外生產廠家,以求降低成本強化收益結構。不僅是日立,據悉,2011年索尼外包代工比重由2010年的50%擴大到75%,松下公司也計劃將外包比例由目前的10%,在幾年內提高到30%-40%。而夏普也表示將把32英寸以下的普及型機種以海外工廠、委外代工方式為主,自身將專注于發展60英寸、70英寸的大尺寸液晶電視產品。 張兵告訴南都記者,2012年全球液晶電視外包比例可能繼續穩定在34%左右。據其介紹,“對于電視制造的三股力量,中國本土廠商基本是自產,日系企業明確了外包代工戰略,為代工增長動力,而是韓國三星LG等公司,去年有部分外包業務,今年放出去的外包訂單則不多。 而據IH S iSuppli公司的數據,由于價格下滑和利潤率下降迫使許多品牌廠商外包制造業務,2010-2015年全球液晶電視外包生產業務預計增長近一倍。不管韓系如何選擇,全球百臺液晶電視中,有34臺為代工已是既成事實。 臺廠受益大陸品牌難分食 日本企業力求在海外尋找廉價代工基地沖抵成本壓力,這其中必然有一部分轉移至中國。 對于2012年的彩電市場,業內人士并不樂觀。奧維咨詢最新報告指,2012年春節市場L C D T V與2011年相比下跌了8%,政策影響、消費者提前消費、農村銷售不如市場預期等導致終端消費者購買意愿不高是主要因素。 奧維咨詢副總經理金曉峰表示,預計今年市場規模增長進一步放緩,而上游面板價格將保持穩定,彩電市場利潤表現將弱于2011年。 那么,代工趨勢漸強,中國企業能否爭取到更多代工訂單? 事實上,國內品牌廠商一直有代工業務,主要為海外出口業務。TCL就曾為飛利浦進行百萬臺規模以上的代工,但是訂單最終為冠捷搶走。之后,其與東芝成立合資公司,為東芝代工。而曾經的平板電視大王廈華電子,從2009年開始就已全面轉向代工,為百思買等代工貼牌。 金曉峰表示,國內品牌廠獲益的可能性不大。首先是競爭關系,國內品牌企業與日系彩電直接競爭,代工很難保證產品的保密性。此外,國內整機制造成本優勢比不過鴻海、冠捷。主要獲益的還將是臺廠?!安慌懦o國內企業一些小訂單,如19英寸、22英寸產品,在小范圍合作。國內T C L等企業也為東芝做一些代工,但是規模都非常小?!? 據臺灣《工商時報》報道,松下已將2012年的部分液晶電視面板生產外包奇美,報道引用D isplaySearch大中華區高管的話稱,夏普也已經將40英寸以下的所有電視面板交由奇美生產,并讓富士康負責電視組裝。 粵蘇代工力量緩慢崛起 國內也存在著大量的純代工企業,據金曉峰介紹,廣東、江蘇等地聚集著很多專業代工企業,比如廣東就有兩三百家,但規模較小,一年出口幾十萬臺,多的達到百萬臺規模。 雖然代工利潤微薄,但無渠道等費用,穩定可控。據南都記者了解,國內彩電約有1.2億臺的制造產能,國內品牌企業內外銷約占一半,富士康、冠捷等占據2000多萬臺以上份額,剩下的幾千萬臺市場就由這些代工企業分食。 華寶證券分析師吳炳華在最新報告中指,以往日系彩電的代工一般交給以冠捷為首的臺灣代工廠進行,但近年大陸專業液晶代工廠逐漸壯大,以兆馳股份、康冠等公司為代表的代工企業不斷侵占臺灣廠商的份額。 有數據顯示,去年11月份主要中國電視代工廠出貨量為185.6萬臺,排名依序為兆馳、康冠、清華同方,惠科緊追在后,前三大中國電視代工廠代工量約占中國電視代工業務之60%。預估2011年出貨量為1500萬臺,2012年目標為2400臺,主要動能將來自于日本和新興國家訂單。 據記者了解,大陸廠商代工的產品均價偏低,尺寸偏小。與臺灣成熟的代工廠相比,大陸代工管控體系等方面還不具備優勢。張兵表示,兆馳等逐步開始接到一些日系一線品牌的訂單,不過還不是主流?!斑@些企業還在成長中,日系企業對于代工要求比較嚴格,國內企業還處于學習周期中?!? |
上一條:2013手機新技術5大看點 | 下一條:中國市場成蘋果“救命稻草” |